乘风破浪的姐姐们,也有“中年危机”(2)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2016年,美国知名数据网站为了研究电影中的狭隘的性别主义,在Google搜索了8000个剧本,并将每个角色的台词与演员进行匹配。汇总了从80年代开始的大约

2016年,美国知名数据网站为了研究电影中的狭隘的性别主义,在Google搜索了8000个剧本,并将每个角色的台词与演员进行匹配。汇总了从80年代开始的大约2000部电影中男女角色所讲的台词数量。
通过对演员台词研究发现,女性在银幕电影中的参与感远没有男性强,尤其是在动作片、恐怖片中,女性角色的参与感更低。
艺术来源于生后,电影是生活戏剧化的体现。在历史、社会、宗教等综合因素作用下,世界电影梦工厂、行业标杆,好莱坞的电影中多以男性为绝对主角,拯救世界的英雄多以硬汉形象出现。
观众不喜欢女性动作片吗?
并不是。
2000年上映的《霹雳娇娃》,在这部卡梅隆·迪亚茨、德鲁·巴里摩尔、刘玉玲主演的美国动作片中,三个性格迥异的女孩担起了主角重任!
她们在影片中展现出女性自信一面,独特的魅力获得了大众认可。一经上映,连续两周位居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,最终在全球收获了2.64亿美元票房。
这说明,女性动作片是有市场的。
不过耐人寻味的是,即便是以三位女性为绝对主角的功夫动作片,片中仍有不少性感、裸露的镜头,且三位“天使”也都是为了一个叫做查理的男性特工工作,剧中由查理掌握派遣任务的至高权力。

《圣经》里说,上帝造人,但女人是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制造的。1972年,英国学者约翰·伯杰提出,人们观看方式中“理想”的观赏者通常是男人,而女人的形象则是用来讨好男人的。
中山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艾晓明曾在《妇女研究论丛》中提出,男性凝视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。在这种环境中,传统中把女性定位于被看者、置于男性凝视的主控操纵,将女性角色建构成男权社会所希冀的具有“女性气息”的角色。在这种环境中,女性的外貌、身材,往往会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标准。
在银幕中,当女性身体成为被消费的主体时,尤其是对女性身体进行过分渲染和暴露时,这种展示可能会变成对男权社会的妥协。
影视剧中刻画女性躯体,可能会对观众造成不良影响。但当大多数电影将女性身体变为吸引观众、尤其是男性观众眼球的卖点,则可能影响整体女性参演影视剧的市场建构。

随着女性年龄的偏大,能演的戏份越来越少。而男性则不一样,因为题材丰富,随着年龄增长,男性反而戏路更宽。
在许多影视剧中,我们可以看到,男性演员在除了按年龄分配家庭角色外还可以扮演更多的社会角色,既可以演痞子流氓,也可以演商界政要,既可以演警察科学家,也可以做功夫打星。
但女演员不可以。女演员的现状基本是:什么年纪就要有什么年纪样。
因此,国内影视剧中女演员角色相对单一,多以没有特色的贤妻良母为主。似乎在中文语境中,成熟女性就应该被生活锉磨到没有棱角。
对成熟女性的刻板印象,让创作者很难跳脱出来塑造一个有魅力的姐姐。导演伍仕贤曾坦言,现在许多编剧笔下的女性形象都较为薄弱,许多剧本把年龄大点的女性都写成没有意思的贤妻良母这种模式化、套路化角色。
造成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演的窘境背后
是综合因素导致的
电影选角色,大多是由导演、制片人、编剧等多方协商而定,但就在目前的电影从业状况看,男女比例相差悬殊。

据美国南加州大学安那伯格学院对2018年100部国际影片幕后的制作团队统计分析,男性导演的数量是女性的21.4倍,男编剧是女编剧的5.9倍。
而通过对导演和影片的逻辑关系分析,影片中如果由女导演指导,那么女性在银幕中台词占比可以达到47.6%。如果剧组导演皆为男性,电影中女性台词占比平均只有32.5%。
但是,国内口碑较好的女性电影《七月与安生》、《秋菊打官司》、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、《金陵十三钗》等,均出自男导演之手。
文章来源:《妇女研究论丛》 网址: http://www.fnyjlczz.cn/zonghexinwen/2021/0622/541.html